身心調和、情緒管理、團隊協力、鄉土文化與在地特色
——第一屆跨寺院青年幹訓營札記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一二二八)
114.1.19
第一屆跨寺院青年幹訓營(開營前夕)
▲村民採竹、架設帆布背板、製作竹筒風鈴
後天即將於高雄杉林區的慈霖園區,展開為期三天的「跨寺院青年幹訓營」。
感謝休休文教基金會蘇嘉雲董事長,
平素在地札根,於慈霖園長期栽培弱勢家庭與偏鄉孩童,甚受鄉里敬重,因此從昨天起,慈霖園區的地方社區村民就動起來了!
為了營隊第三天的「火把教學製作」課程與當晚的「火把巡禮」,純樸可愛的村民們出動採竹,並在園區廣場將帆布背板架設穩妥。
今天,鄉民們繼續製作竹筒風鈴。
上午,我還在桃園線上參加大伙兒在慈霖園舉行的本屆營隊最後一次籌備會議。蘇董事長體念一些寒假期間打工的同學,放下工讀掙錢機會而跑來參加營隊,竟已為他們準備了一筆獎學金。這番愛護青年的暖心之舉,讓我十分感動!
幹訓營開營在即,承擔整個策劃工作的李偉銘老師,業已建立了本次營隊的臉書社團,所有營隊的照片、影片,都會放在臉書社團,歡迎法師、大德與青年朋友加入該社團!
FB
YouTube
114.1.21(20日子夜)
第一屆跨寺院青年幹訓營(第一天子夜)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刻在高雄山區,「跨寺院青年幹訓營」首日,半夜劇烈地震,瞬間斷電、斷網。恢復供電且網路重新連線後,趕緊打開手機,查看中央氣象署地震速報:
「01/21 00:17嘉義縣大埔鄉發生規模6.4有感地震,最大震度嘉義縣大埔6弱。」
此時對佛陀所說的「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特別有感!祝願
台灣平安,國人平安!
114.1.20-21
第一屆跨寺院青年幹訓營(第一天晚上、第二天清晨)
▲昨晚的迎新會、今晨的早課
114.1. 21
第一屆跨寺院青年幹訓營(第二天上午)
▲身心調和與情緒管理、團體向心力/康輔實務、沙畫傳奇、個人秀
 |
團體照 |
 |
 |
開幕式 |
性廣法師上課 |
 |
 |
王瑞舟老師上課 |
堪布元滇加措上課 |
 |
 |
索迦喇嘛教導沙畫 |
個人秀 |
114.1.22
第一屆跨寺院青年幹訓營(第三天上午)
▲認識這片美麗土地——美濃客家採風:參訪水雉棲地
由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jacana conservation center)陳柏豪老師熱心導覽。
 |
 |
陳柏豪老師導覽 |
美濃之旅合影 |
有關美濃野蓮與水雉復育的故事,參看如下報導:
上下游
自由時報
回途看到杉林花海,下車賞花一番。
第一屆跨寺院青年幹訓營(第三天下午)
 |
火把製作教學 |
第一屆跨寺院青年幹訓營(第三天夜晚)
 |
 |
表演競賽 |
帶動唱 |
114.1.22
第一屆跨寺院青年幹訓營(第三天夜晚)
▲親子愛,鄉土情體會鄉土文化與在地特色
──火把之夜一從北辰宮舉著火把返回慈霖園
高舉火把,一邊在黑夜的木梓鄉道踏街前行,一邊聽著在地導覽的老師,講述著屬於木梓里老村民的童年共記憶:
在偏鄉無電的古早年代,木梓里內有五處聚落,散布在狹長的山地和丘陵間。小朋友要讀書,往往要走一至二小時。村民清晨摸黑,舉著火把送孩童上學(木梓國小);傍晚到校,舉著火把帶孩童回家。火把帶來的是知識裝備的人生希望,火把照亮的是回家的路與溫暖的心。
民國88年,木梓國小廢校,學童被併入杉林國小。荒廢的校區年久失修,建築破敗,草木雜蕪,宛如鬼域。村民經過母校門口,往往產生恐懼,快步跑開。
十三年前(民國100年六月)財團法人休休文教基金會在蘇嘉雲董事長領導下,於高雄市區成立慈霖園,領養弱勢家庭或犯罪家庭幼童,希望找到一個養育弱勢孩童之場域,用以安頓她們所撫養的幼兒,讓他們讀到大學畢業,成為灌注社會活力的新兵。
同年10月25日,與地方政府簽約租用已廢校的木梓國小校區。從此以後,這座名為「慈霖園」的園區,讓木梓國小的教育功能與慈護精神得以延伸。由於木梓國小環境純樸,接近自然,因此也成為孩童成長所需的理想環境。
初來乍到時,蘇董事長率同志工,將此廢棄13年的校區建築與操場、庭園,作了全面的修繕、整理,所有空間都作活化利用,除了扶養弱勢家庭的幼兒之外,慈霖園也設立社區兒童課輔班與東、夏令營,去年10月開始,慈霖園志工群為社區老人煮食、送餐。
純樸善良的村民非常歡迎這些好鄰居,紛紛贈送他們所種植的蔬菜水果以及雞蛋,甚至加入志工行列,用具體行動護持慈霖園。
村民歡喜接納了木梓國小的新樣貌。走到這裡,他們不再拔腳就跑,反倒樂意駐足逡巡。慈霖園讓他們對母校的破碎記憶,獲得了溫馨而完美的修補。
(營隊總策畫李偉銘老師錄影、攝影)
(點此開啟影片連結)
(開始至5:50,在北辰宮集合;5:50至片尾,開始燃起火把)
114.1.23
第一屆跨寺院青年幹訓營(第四天清晨)
▲淨山健行、早齋、行堂、杉林闖通關
(李偉銘老師攝影;印悅法師攝影、錄影)
這幾天的團康活動,都是李偉銘老師精心設計的。活動內容非常有趣,而且很有團隊協力的啟發意義。學員與園區小朋友都歡喜踴躍地參加競賽。
(更多營隊照片與影片,請看第一屆跨寺院青年幹訓營臉書社團)

▲跨寺院青年幹訓營,登上了三立新聞網
很難想像,南下第一晚,恰逢天搖地動的一點感喟,竟也登上了媒體!
而「跨寺院青年幹訓營」這個名稱,也就如此這般地登上了三立新聞網,並且轉載於奇摩新聞。
第一屆跨寺院青年幹訓營(第四天上午)
▲溫馨座談、心得撰寫、結營典禮
(李偉銘老師攝影)

溫馨座談:學員青春活潑的面龐,侃侃而談的丰采,悉數生動入鏡。
撰寫心得:學員趴坐在地,撰寫個人營隊生活的心得,內容相當精采。
結營致詞(由本人、營隊大家長蘇嘉雲董事長、營主任見岸法師與堪布元滇加措致詞。司儀:見日法師。
頒獎典禮/致贈禮券:蘇董事長親自備辦全聯禮券(而非禮品),以便學員自行購買所需物品。她並致贈一人一盒精緻好吃的巧克力。
交接典禮:
(1)南投竹山明善寺學員代表,從慈霖園導師德海法師(堪布元滇加措)手中接過營隊旗幟。
(2)南投竹山明善寺傳徹法師,從慈霖園創辦人蘇嘉雲董事長手中接過收支餘額款項。事實上,大部分營隊開銷,都由蘇董事長自行吸收,好讓下一屆營隊接手時,有豐盈的餘款作為營隊運作基礎。
禮成,向佛菩薩問訊、告假。
第一屆跨寺院青年幹訓營(第四天中午)
▲大快朵頤、珍重再見
(李偉銘老師攝影)
第一屆跨寺院青年幹訓營(結語)
▲餘音嫋嫋,薪火相傳
 |
拜會竹山明善寺住持德松法師(左二),由明善寺承擔第二屆跨寺院青年幹訓營主辦單位 |
【附錄一】
113.8.15
青年營隊計畫(昭慧撰稿)
一、緣起
1.寺院人口老化
2.信眾與志工傳承須有青年投入。
3.寺院欠缺設計青年屬性之共修活動。
4.手機與網路世代人心浮躁,傳統的佛教青年齋戒、佛七、禪七活動,恐難攝受大多數青年。
5.基督宗教人口老化後,以「敬拜讚美」活動吸引青年進入教會之策略反思。
二、策略
1.價值取向
(1)若無強大的價值取向,即使參加活動,學員也往往在營隊結束後各自散開,無法凝聚於寺院,團結展現青年力量。
(2)本次活動的價值導向
A.令正法久住,薪火相傳
B.建設光明喜樂的人生
C.情緒調理與紓壓解困的觀念與技巧
2.營隊活動以北中南輪流舉辦為原則,包括
(1)基礎理論與實用性佛學課程(如:正念紓壓、親情友情與愛情、經典故事之人生啟發)
(2)營隊內部破冰、燃燈等聯誼
(3)外部參訪,回營後以座談形式,交換參訪心得。
(4)每寺招收5位青年,年齡:20-40歲。
(5)成立Line群組,並於離營後,各自回寺成立青年會,相互支援。
(113.11.14增補)
萬事起頭難,頭過身就過!
法師們可向信眾呼籲,請她們柔性勸說兒孫輩,讓二代、三代有機會學佛。
有了青年聚在一起互相打氣,他們比較容易邁開步伐,回到寺裡成立青年會,再找些青年到寺裡參加慶典,或是擔任志工,甚至主動設計一些青年喜歡的活動。
【附錄二】
113.12.15
2025跨寺院青年幹訓營公告
☆時間/2025.01.20~01.23(1.20下午報到)
☆地點/高雄市杉林區木梓里慈霖教學園區(遠地安排市區接送)
☆對象/大專、研究所學生及三十歲以下社會人士共60位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休休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由北到南)/
汐止:慈航紀念堂
桃園:佛教弘誓學院
新竹:玄奘文教基金會、法源講寺、圓光寺
苗栗:淨覺院
臺中:華雨精舍
南投:明善寺
高雄:法印講堂
☆費用全免,額滿為止
☆報名表單連結
營隊師資簡介/亮點課程
★性廣法師/身心調和與情緒管理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博士
玄奘大學董事長暨玄奘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專書著作:《人間佛教禪法及其當代實踐》、《禪觀修持與人間關懷》、
《燃燈引路—禪七開示錄》、《圓頓止觀探微》、《佛教養生學》
★德海法師/沙畫傳奇(藏傳佛教八吉祥符號的創意體驗)
北印度宗薩欽哲確吉羅卓佛學院(簡稱:宗薩佛學院)畢業
北印度宗薩欽哲確吉羅卓佛學院授課老師
慈霖教學園區佛法老師
財團法人休休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王瑞舟老師/團體向心力與康輔實務
企業培訓講師/魔術魂表演藝術團團長
台灣青年社會服務推展協會理事長
愛克曼兒童及青少年體驗學習協會理事長
美國催眠師學會(NGH)催眠師
★陳昭宏(小鄉)老師/山村實踐的100種可能
社團法人高雄市小鄉社造志業聯盟/總幹事
屏東縣政府社區營造中心/輔導委員
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輔導業師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CHANGEMAKER計畫/輔導業師
高雄市客委會/客語社區營造輔導團計畫主持人
★張淑菁老師/山村實踐的100種可能
社團法人高雄市小鄉社造志業聯盟執行秘書暨社工督導
衛生福利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佈建日間托老服務計畫」高雄市社區輔導員
高雄市教育局學諮中心兼任社工
六龜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社區發展協會專案進用人力